[泌尿科新聞] 女性常見應力性尿失禁 勿諱疾忌醫

有許多民眾在發生尿失禁的時候,會覺得相當尷尬,台灣忠孝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陳嘉宏說明,尿失禁大致可分成「急迫尿失禁」、「滿溢型尿失禁」與「應力性尿失禁」三類。

急迫尿失禁通常是很急著上廁所,沒去廁所就尿出來常因膀胱過動症或其他神經疾病引起;「滿溢型尿失禁」是膀胱感覺喪失,膀胱裝滿不自覺外露,常因糖尿病神經病變、長期膀胱出口阻塞或骨盆腔手術神經損傷造成。

至於「應力性尿失禁」,則是女性最常見的尿失禁類型,有點像水龍頭關不緊,骨盆底肌肉鬆弛及括約肌功能減弱,當腹部壓力增加,像是咳嗽、打噴嚏、大笑、跑步、從事各種劇烈運動或提重物時,就會造成尿液漏出。40至65歲的臺灣女性約25%的人有這方面困擾,相當於4人裡就有1人,比例相當高。

造成應力性尿失禁的原因,生理上是因為骨盆底肌肉隨著年紀增長而萎縮,尿道括約肌也會因老化而關不緊,另外像是曾經自然產下多胎的婦女,骨盆底肌肉也會被胎兒頭部擠壓而受損。此外,工作時常搬運重物的女性,腹壓較高,對骨盆底肌肉也有影響;肥胖亦是風險因子,因身體負荷較大。

一旦出現漏尿情形,如果不及早處理,骨盆底肌肉、括約肌功能只會愈來愈虛弱,很難逆轉回春;在初期,建議可以透過「凱格爾運動」來改善,這也是「應力性尿失禁」初階治療方式,練習收放強化骨盆底肌肉。

「應力性尿失禁」的非侵入性治療,除了使用藥物外,也可借助「磁波儀」,利用電流與磁力刺激骨盆腔底肌肉收縮,強化骨盆肌肉群,類似被動式的凱格爾運動,也是目前非侵入性且病人接受度高的治療方法。如果方法無法解決病人困擾,醫師會評估做「尿道懸吊手術」。

陳嘉宏提醒,每日要攝取1500至2000毫升的水(理想水量=自身體重×30),別因漏尿而減少喝水,反造成尿道感染,若想解決尿失禁問題,應找專科醫師查明原因,分辨是哪一種類型,提供最適合的治療,切勿因心理因素而諱疾忌醫。


如果您喜歡我們的資訊
有廣告合作的想法與需求, 歡迎與我們聯繫!

我們的 email 是
support@ainfomedia.com